什么宠物鱼长胡子-有胡须的鱼是什么鱼?
2020-08-25 07:15:25三三6

有胡须的鱼是什么鱼?

胡子鱼 取自KeyinWiki 胡子鱼,学名鲇鱼,

又称作鲶鱼、胡子鲢、粘鱼、塘虱鱼、生仔鱼。

此鱼的显著特征是周身无鳞,身体表面多黏液,

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胡须。

鲶鱼的最佳食用季节在仲春和仲夏之间。

在鱼类中,有不少鱼都长有胡须,它们的胡须不仅长、短、粗、细、扁、圆等形态不一,而且数目也不尽相同。鲱等鱼只生有1对胡须;鲤鱼、鲟鱼等生有2对胡须;海水中的海鲶和淡水中的大鲶各有3对胡须;胡子鲶等生有4对胡须;泥鳅生有5对胡须;还有生死对胡须的鲶鱼呢!

鱼类的胡须既是是它们年龄的标志,也不是性别的特征。因为长胡须的鱼类,不分雌雄,也不分老幼。那么鱼类的胡须有什么妙用呢?原来鱼须是鱼类的触觉器官,它具有重要的触觉功能。长胡须的鱼,多数是视力不太好的底层鱼类,它们就是依靠触须在水底寻找并选择食物。胡须还能帮助它们感觉到猎物放出的微弱电流,而去捕捉猎物。例如鲟鱼在摄食时,先用吻部把泥掘起,水变得浑浊起来,这时它的那一对小眼睛已不起作用了,只好依靠胡须的触觉来觅食了。

深海鱼类的胡须,有的在顶端还可以发光。这些能发光的胡须,不仅起到触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照明的作用

胡子鱼,学名鲇鱼,又称作鲶鱼、胡子鲢、粘鱼、塘虱鱼、生仔鱼,是鲇科中分布最广的鱼类。俄罗斯东部、朝鲜、***,整个亚洲东部都有分布。在我国广布于东部各水系和台湾省。

中文学名 胡子鱼 别 称 胡子鲢、粘鱼、塘虱鱼、生仔鱼、土虱鱼 目 鲶形目 科 鲶科 属 鲶属 分布区域 俄罗斯东部、朝鲜、***,整个亚洲东部都有分布

头上有三根刺,长胡子的是什么鱼?

黄颡鱼

黄颡体长123~143mm,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

眼小,侧位,眼间隔稍隆起。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颌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背鳍条6~7,臀鳍条19~23,鳃耙外侧14~16,脊椎骨36~38。

背鳍部分支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硬刺较发达,且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具30~45枚细锯齿,后缘具7~17枚粗锯齿。胸鳍较短,这也是和鲶鱼不同的一个地方。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脂鳍较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约与臀鳍相对。进食较凶猛。公母颜色有很大差异,深黄色的黄颡鱼头上刺有微毒。

扩展资料:

食疗价值

鮠科动物黄颡鱼的肉。黄颡鱼又称黄颊鱼、黄骨鱼、黄刺鱼、河龙盾鮠。 分布于中国长江、黄河、珠江和黑龙江等流域。获得后,除去鳍、内脏,洗净用。

性味甘平。能益脾胃,利尿消肿。《医林集要》治水气浮肿,即以黄颡鱼配绿豆、大蒜,用水煮烂,去鱼食豆,并取汁调商陆末服。攻补兼施,对脾虚而肿满甚者尤其适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颡鱼

鮠科Bagridae   黄颡鱼属 Pelteobagrus    鱼类

下图为 黄颡鱼 Pelteobagrus fulvidraco ,俗称黄骨聪,黄丫头、翁公鱼、钢针、戈艾、吱戈艾、黄刺公、疙阿、疙阿丁、黄腊丁、嘎牙子、昂刺鱼、黄鳍鱼、三枪鱼、黄刺骨、黄牙鲠、王牙、黄嘎牙,刺疙疤鱼,刺黄股,黄蛟,汪丫鱼,毛泥鳅,黄骨头。

黄颡鱼食性是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觅食活动一般在夜间进行,食物包括小虾、各种陆生和水生昆虫(特别是摇蚊幼虫)、小型软体动物和其它水生无脊椎动物。有时也捕食小型鱼类。其食性随环境和季节变化而有所差异。

黄颡体长,腹面平,体后半部稍侧扁,头大且扁平。吻圆钝,口裂大,下位,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眼小,侧位,眼间隔稍隆起。须4对,鼻须达眼后缘,上颌须最长,伸达胸鳍基部之后。颌须2对,外侧一对较内侧一对为长。体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并有3块断续的黑色条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背鳍条6~7,臀鳍条19~23,鳃耙外侧14~16,脊椎骨36~38。背鳍不分支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较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胸鳍硬刺较发达,且前后缘均有锯齿,前缘具30~45枚细锯齿,后缘具7~17枚粗锯齿。胸鳍较短,这也是和鲶鱼不同的一个地方。胸鳍略呈扇形,末端近腹鳍。脂鳍较臀鳍短,末端游离,起点约与臀鳍相对。进食较凶猛。公母颜色有很大差异,深黄色的黄颡鱼头上刺有微毒。

黄颡鱼多在静水或江河缓流中活动,营底栖生活。白天栖息于湖水底层,夜间则游到水上层觅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幼鱼多在江湖的沿岸觅食。

什么鱼长胡子?是雌性的还是雄性的?是哪种鱼?

胡子鲶,鲶,黄颡鱼,泥鳅,紫薄鳅。。。基本鲇科和鳅科都有须子(胡子)

要分辨鱼的性别,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繁殖的季节,将于肚子剖开后,如果里面有饱满的鱼子,那当然就是雌鱼了。 不过,想要从鱼的外表来分辨鱼的性别,恐怕是有些困难。因为世界上鱼的种类太多了,每种鱼的身体***、构造都不同,所以很难有一致的答案。此外,有些鱼从外表看来,真的是很难分出性别。 软骨的鱼类最容易分出性别,因为在它们的腹鳍内侧后缘,有一个退化的***称作「鳍脚」,这个就是雄鱼的特征。在硬骨鱼类中,就比较难分雌雄,不过有些可以从身体大小、形状、色泽或其他特征来区别。还有些鱼,可等到繁殖期,观察它们改变的体型和颜色,就能分辨出雌雄来。

如何分辨鱼的性别

雌雄金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辨别:

(一)外部形态的区别:

(1)体形的差别:雄性金鱼一般体形略长,雌性金鱼身体较短且圆。怀卵期雌鱼较雄鱼腹部膨大。

(2)尾柄的差别:雄鱼比雌鱼略粗壮。

(3)胸鳍的差别:细心观察可发现,雄鱼稍尖长,胸鳍第一根鳍刺较粗硬;雌鱼呈短圆形,胸鳍第一根鳍刺不太硬。

(4)泄殖孔的差别:由肚皮向上看,雄鱼泄殖孔小而狭长,呈凹形;雌鱼泄殖孔大而略圆,向外凸。

(二)色泽的区别:雌雄不同的金鱼,在体色上略有差异,雄鱼一般颜色鲜艳,而雌鱼略淡一些,在繁殖发育期,雄鱼体色更为鲜艳。

(三)手感与动感:用手轻托鱼的腹部,中指和无名指感触到雄鱼腹部有一条明显的硬线,雌鱼则腹部较软。走过鱼池边时,猛踏脚观察,雄鱼游动速度快而且敏捷,雌鱼动作则慢一些。

(四)追星:随着气温的升高,金鱼在产卵期会出现第二特征--追星,这是辨别金鱼性别最容易、最准确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辨别方法。雄鱼的追星出现在胸鳍第一根刺和鳃盖边缘,多时整个胸鳍每个鳍条上都长有追星,前端的明显,后面的要仔细才可以观察到。这种粗糙的小白点就是追星。

运用以上辨别方法,还必须依靠有多年饲养的经验和平时细心观察,才能准确的辨别金鱼的雌雄。

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iang.zhang@boqii.com
波奇网诚征优秀稿件
投稿指南
猜你喜欢
3109 浏览
3387 浏览
72340 浏览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