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蝾螈怎么养-如何养蝾螈
2020-09-02 06:11:17三三6

新手初次养蝾螈,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什么蝾螈了,市场上常见的蝾螈就墨西哥钝口螈、东方蝾螈、火蝾螈三种,分别代表水生、半水生、陆生3种。前两者需要注意水质、水域要大;东方蝾螈最好在中间放块石头可以浮出水,或者挺水植株也行,前两者水深要深点,水域大小和蝾螈体型有关。自来水晾了再用,水温不要太热,夏天别放太阳底下。蝾螈对水质很敏感,水质不好容易生病或者逃出。火蝾螈是陆生蝾螈,找一个大点的饭盒,铺一层3-4厘米的椰土保湿,要喷水,土要能攥出水那种,水也要晾。

食物方面墨西哥钝口螈吃小鱼、蝌蚪、鱼虫(冻红虫也行),东方蝾螈吃红虫(活),火蝾螈吃小虫,蟋蟀面包虫啥的,别太大。

哦对了,摸完蝾螈要洗手!尤其是后两者,皮肤可以分泌毒素,对人体无害但对蛇鼠之类的剧毒,人也有可能腹泻之类的

如何养蝾螈

不知道楼主是哪种蝾螈,如果是国产黑色的蝾螈吃红虫就可以,若是墨西哥蝾螈(六角恐龙)饲养如下,每一个个体需要至少45cm长度的空间,水深不少于15cm,不要有水流。pH(硬度)6.5-8之间,最佳为7.4-7.6。六角恐龙喜欢硬水,如果生活地区的水质偏软,可通过添加盐来调节,配方及用量见后。垫材用直径2cm以上石子(保证不至于误食)或者细沙(吃了就吃了,不至于排不出去),石子优于砂子,可以让六角恐龙抓紧水底。除了底砂之外,缸内可以种植大量的水草,因为六角恐龙生性有些害羞,需要隐密的藏身之处。可以使用自然光线,也可以按照水族箱的布置加个灯。温度在14-20度之间,避免剧烈变化,最佳温度16-18度。请勿与其他水生动物混养,也不宜将六角恐龙个体混养。

蝾螈怎么养?有没有毒啊?

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我国常见的是东方蝾螈,人们简称它为蝾螈。它的肚皮是红色,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另外,蝾螈是生物学家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的好材料。

怎样捕捉(现在好多地方有买了)

东方蝾螈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浙江杭州的黄龙洞、虎跑、白沙泉等常能见到。东方蝾螈喜栖于山麓水潭中或水流缓慢的山涧里。这些水域的水较清澈,水中往往长有水草。捕捉蝾螈必须到有这些水域的地方。

在自然界中,蝾螈没有明显的冬眠蛰伏现象,所以一年四季都能捕到,尤其春季至秋季容易获得。这时候由于气温适宜,蝾螈在水中非常活跃,常在水底和水草下面活动,一般隔几分钟就要游出水面吸气。所以,只要在潭旁静候观察,发现蝾螈,便可立即用捞网捕捉。入冬之后,蝾螈隐伏在水底、潮湿的石窟内或石缝间,一般不窜出水面;当水干涸或上面有薄冰时,往往伏在水草间、石块下,甚至移至陆上,伏在树洞或地面裂缝中过冬。这时候较难发现和捕获蝾螈,只好将潭水搅动,迫使蝾螈活动,乘浑水捞获。

蝾螈从窜出水面吸气到下沉,一般只有3-4秒,因此捕捉时要眼明手快,必须掌握时机,迅速捞捕。一般可将捞网伸入水面等待,当蝾螈刚升上水面时轻轻一捞,便可捕获,放入盛水的塑料桶里。野外见到粘有蝾螈卵的水草,可顺便采集,带回室内孵化。

怎样饲养

捕回蝾螈后,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蝾螈产卵用。

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会导致蝾螈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蝾螈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蝾螈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怎样繁殖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室内饲养的东方蝾螈,由于室温往往高于自然界温度,产卵期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2-3月间,平均气温的在10℃以上时,大腹便便的雌蝾螈便开始产卵,4月为盛期,以后逐渐减少。

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的,蝾螈很特别,它是体内***。雄蝾螈在排精之前,不断地围绕在雌蝾螈后面游动,用吻端触及雌蝾螈的泄殖腔孔,同时把尾向前弯曲,急速抖动。求偶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雄蝾螈随即排出乳白色精包,很快沉于水底。这时,雌蝾螈用生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前端,徐徐将精包内的***纳进,保存于输卵管内。此后,***将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

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

***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

细心观察

先观察蝾螈的外部形态,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蝾螈的雌雄区分:

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蝾螈是有尾两栖动物,我国常见的是东方蝾螈,人们简称它为蝾螈。它的肚皮是红色,是良好的观赏动物。另外,蝾螈是生物学家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的好材料。

怎样捕捉(现在好多地方有买了)

东方蝾螈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浙江杭州的黄龙洞、虎跑、白沙泉等常能见到。东方蝾螈喜栖于山麓水潭中或水流缓慢的山涧里。这些水域的水较清澈,水中往往长有水草。捕捉蝾螈必须到有这些水域的地方。

在自然界中,蝾螈没有明显的冬眠蛰伏现象,所以一年四季都能捕到,尤其春季至秋季容易获得。这时候由于气温适宜,蝾螈在水中非常活跃,常在水底和水草下面活动,一般隔几分钟就要游出水面吸气。所以,只要在潭旁静候观察,发现蝾螈,便可立即用捞网捕捉。入冬之后,蝾螈隐伏在水底、潮湿的石窟内或石缝间,一般不窜出水面;当水干涸或上面有薄冰时,往往伏在水草间、石块下,甚至移至陆上,伏在树洞或地面裂缝中过冬。这时候较难发现和捕获蝾螈,只好将潭水搅动,迫使蝾螈活动,乘浑水捞获。

蝾螈从窜出水面吸气到下沉,一般只有3-4秒,因此捕捉时要眼明手快,必须掌握时机,迅速捞捕。一般可将捞网伸入水面等待,当蝾螈刚升上水面时轻轻一捞,便可捕获,放入盛水的塑料桶里。野外见到粘有蝾螈卵的水草,可顺便采集,带回室内孵化。

怎样饲养

捕回蝾螈后,可以放在大的玻璃鱼缸内饲养,便于观察其活动。缸底铺些洗净的沙砾碎石,注入30厘米深的潭水或井水,并投入少量金鱼藻等水草,布置成与捕捉场所相似的生态环境。沙石有吸附污物的作用;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并供蝾螈产卵用。

饲养用水以清洁的池水为好,井水也适用。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放置3-5天后才可使用,否则自来水中殖留的***会导致蝾螈中毒死亡。换水是一项经常的管理工作。保持水质新鲜清洁,有利于蝾螈正常生活。冬季每2-3周换水一次,其他季节每3-5天换水一次。

蝾螈喜食活的小动物。水蚯蚓是较理想的饲料,可隔日投入少许;也可以将水蚯蚓放入单层纱布内包裹,用绳悬挂水中,水蚯蚓会从纱布空隙中伸出部分身体,蝾螈会游去拉食。此外,小蝌蚪、孑孓、水蚤等,也是蝾螈喜爱的食物。在缺乏活动的小动物时,也可将瘦猪肉切成小块喂饲。但应注意投食不可过多,以无残食为宜,防止食物腐烂而影响水质。

怎样繁殖

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蝾螈,产卵期在3-4月间,以5月份产卵最多。室内饲养的东方蝾螈,由于室温往往高于自然界温度,产卵期要提前一个月左右。在2-3月间,平均气温的在10℃以上时,大腹便便的雌蝾螈便开始产卵,4月为盛期,以后逐渐减少。

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的,蝾螈很特别,它是体内***。雄蝾螈在排精之前,不断地围绕在雌蝾螈后面游动,用吻端触及雌蝾螈的泄殖腔孔,同时把尾向前弯曲,急速抖动。求偶成功之后,雌蝾螈随雄蝾螈而行,雄蝾螈随即排出乳白色精包,很快沉于水底。这时,雌蝾螈用生殖腔孔触及精包的前端,徐徐将精包内的***纳进,保存于输卵管内。此后,***将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

雌蝾螈产卵很有意思,先是在水中选择水草的叶片,再用后肢将叶片夹拢,反复数次,最后将扁平的叶子卷成褶,并包住泄殖腔孔,静止3-5分钟,***卵即产出,包在叶内。雌蝾螈产卵后伏到水底,休息片刻又浮上来继续产卵,一般每次仅产一枚卵。

***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在水、氧和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卵经过多次有规律地***,卵变成小蝌蚪。经过2-3天,蝌蚪先长出一对前肢,以后又长出后肢,经过3-4个月,幼体完成,变成蝾螈。

细心观察

先观察蝾螈的外部形态,它由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部分组成。成体全长6-8厘米。皮肤***,背部黑色或灰黑色,皮肤上分布着稍微突起的痣粒,腹部有不规则的桔红色斑块。

蝾螈的颈部不明显,躯干较扁,四肢较发达,前肢四指,后肢五趾,指(趾)间无蹼,尾侧扁而长。蝾螈在水底和陆上用四肢爬行,在水中借躯干和尾能上能下不断弯曲摆动而游泳。

蝾螈的雌雄区分:

雄体略小于雌体;雄体活泼灵敏,雌体腹部肥大,行动迟缓;雄体泄殖腔孔隆起,特别在生殖季节,孔裂长,有明显绒毛状乳突,甚至向外凸出,而雌体的泄殖腔孔平伏,孔裂较短,无明显乳突。

在饲养蝾螈过程中,会发现它有蜕皮现象。请注意观察,蝾螈先是头顶部缓缓蜕去外皮,随后,躯干部、四肢和尾部蜕皮。蝾螈蜕下的皮,有时自己吞食掉,有时被同伴吃掉。

对于两栖类(陆栖型与水栖型)的动物来说,大家比较熟知的是青蛙或蟾蜍般的无尾类,事实上蝾螈亦是两栖类中的种类,只不过相对于成体没有尾巴的的蛙类与蟾蜍来说,带有尾巴的蝾螈很自然的就被归类于两栖类中的有尾类栖物。事实上仔细的观察,会发现其实蝾螈与青蛙的差距并不大,她们同样属于两栖类动物,同时保水力差的皮肤,所以如果以对水份的依赖程度来衡量,他们两者都是处于一种绝对皂状态下;在幼时同样是以鳃呼吸,不过状似蝌蚪的蝾螈幼时却多了数对明显的外鳃;而当蛙类因足的发育而相对尾部消退时,蝾螈的足部则持续的发育,但是尾部却丝毫没有影响,所以蝾螈的一生仍保有延长的尾部。

因为蝾螈的体表因半透性,而导致水份的散失,所以多数的蝾螈都栖活于潮湿的环境中,陆栖能力好一点的种类可以离水较远,但生活的环境仍以潮湿的苔癣环境为主,至于那些如大鲵等对水份较为依赖的种类,则多偏好生活在低温且水质清洁的环境中。由此得知在饲养蝾螈时,环境中接近饱和的湿度,与可供进食、躲藏及休息的水塘是不可或缺的。多数的蝾螈都是个性相当温和的种类,所以饲养者可以依据饲养的能力与空间的调配来决定饲养密度与数量。 饲养蝾螈可以观察到相当多奇特的生物行为,而其中又以足部的再生、奇特的***行为与陆栖与水栖型的交替最具有色。蝾螈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格外是其自愈能力相当优异,所以有时发现个体因为机械性的外伤而断肢时,不出多久便会由伤口长出一肉芽,并逐渐发展修复成原先的状态。

而蝾螈雄雌间的***行为亦相当特殊的,雄性个体会将其***包在一个如胶囊般的精荚中,当排出体外时便会在短短的时间内由雌体吸入体中,以完成***行为;出生的卵粒一如青蛙卵,在外围有如胶状物质缠裹保护,以使幼体能安然的度过发育前期。而陆栖型与水栖型的交替则发生于部份的种类,因为栖息环境的改变而造成其外型与色彩上的改变,例如六角恐龙的陆栖型与水栖型便是最常见到的例子。

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iang.zhang@boqii.com
波奇网诚征优秀稿件
投稿指南
猜你喜欢
51953 浏览
56079 浏览
97001 浏览
101455 浏览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