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外寄症状
2020-07-16 13:15:03三三6

鹦鹉鱼外寄病因是什么?怎么治疗?

寄生虫病比较好判断的是外寄,面对鹦鹉鱼外寄大家可以通过鱼儿蹭缸或是鱼体表面情况判断。相较于内寄来讲更容易被大家发现,能更早更好的进行救治。外寄肉眼就能鉴别,外寄寄生虫种类有很多,引发的鹦鹉鱼常见病也不少。

鹦鹉鱼外寄病因:

一般鹦鹉鱼外寄都是由各种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虫引起,包括锚头鳋、鱼虱或卵圆虫等。当鹦鹉鱼抵抗力下降或因养殖操作不当,造成体表损伤时,寄生虫便会趁机侵入鱼体使鹦鹉鱼感染此病疾病。

鹦鹉鱼外寄种类及症状:

(1)隐鞭虫病:鳃隐鞭虫或颤动隐鞭虫寄生于鱼鳃,临床可见鱼体变黑,鳃丝鲜红,有许多灰白色粘液。寄生于鱼体表,鱼身体瘦弱。

(2)口丝虫病:病鱼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体色变黑,明显消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鳃和皮肤覆盖一层灰白色粘液。鳃丝呈淡红色或皮肤充血发炎,鱼鳞易脱落。

(5)中华鳋病: 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象蝇蛆一样的小虫,病鱼不安,在水中跳跃,有时鱼尾竖直露出水面。

(6)斜管虫病:斜管虫侵入鱼的皮肤或鳃***,受侵害处分泌大量白色粘液,似有一层淡蓝色薄膜。病鱼减食,消瘦,呼吸困难,漂游水面。

(7)球虫病:病鱼外表无明显病状,仅是食欲不振。解剖肠道可见肠道内壁有灰白色小结节,结节周围溃烂或肠穿孔。

(8)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及鳃部可见许多白色小点。鱼体消瘦,游动迟缓,浮于水面。

(10)吸管虫病:病鱼厌食,消瘦,体表苍白,鳃丝鲜红并有大量灰白色粘液。被虫体寄生的鳃或皮肤形成凹陷,鱼有特殊腥臭味,呼吸困难,独游于水面。

(13)疯狂病:病鱼消瘦,尾巴上翘,脑颅肿大呈苍白色,解剖脑颅可见颅腔内有白色胞囊。病鱼行动异常,在水中旋转狂游或跳跃。

(14)粘孢子虫病:鲤碘泡虫常寄生在鲤、鲫、鲮身上,形成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鳞片下出现胞囊。

(15)指环虫病:病鱼头部肿大,鳃瓣呈苍白色,并有大量粘液,鳃浮肿张开,呼吸困难,鱼体消瘦,游动缓慢。

(17)粘孢子虫病:肉眼可见鱼鳃上有许多灰白点或瘤状的胞囊,鳃***受损,呼吸困难。对鲢、鳙、鲤、鲫、鲮等幼鱼危害较大。

(18)毛细线虫病:病鱼消瘦发黑。解剖鱼体可见肠壁呈机械性损伤,致使细菌侵入而引起发炎,肉眼可见到肠内有白色线状虫体。

(20)血居吸虫病:病鱼腹部明显肿大,竖鳞,眼突出,眼窝积水。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有大量红积水,肠道有轻度水肿。病鱼独游水面,呈“浮头”现象。

(21)三代虫病:病鱼体表有一层灰白色粘液膜,失去原有皮肤光泽,鱼体消瘦,呼吸困难。

(22)白内障病:虫体侵入眼球,导致眼球充血或突出,后期眼球混浊,呈乳白色,失明。

(23)九江头槽绦虫病:病鱼腹部肿大,解剖鱼体肉眼可见腹腔内寄生白色虫体,严重时,肠前端膨大,出现炎症,造成肠道阻塞,恶性贫血。病鱼瘦弱,浮游水面不吃食,口张开呈不安状。

(24)舌形绦虫病:病鱼腹部肿大,轻压感觉有硬块,鱼体瘦弱,漂浮于水面,游动缓慢。解剖鱼腹,可见腹腔内有白色带状虫体。

鹦鹉鱼外寄治疗:

想要避免鹦鹉鱼外寄的出现,除管理好水质意外,还有注意喂食和新鱼的挑选,避免将由病的鱼放入自己的大缸内。

.

鹦鹉鱼的三种常见疾病,老玩家常用的治疗方法,见效很快

鹦鹉鱼的三种常见疾病,老玩家常用的治疗方法,见效很快

一、外寄

二、翻鳃

三、眼圈发黑

鹦鹉鱼的眼圈发黑有以下几点原因:1、受到惊吓,新来的鹦鹉鱼一般都会在刚入缸的一个星期,蜷缩在角落,不敢吃食等,有的也会伴随着眼圈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发黑。我们在平时喂食的时候要多与它们增进感情,使它们尽量适应新环境。2、基因遗传,这种情况可以通过饲料的选择来排除,好点的饲料能够促使鱼体增色,很快就能判断出眼圈发黑的原因。3、水质的问题,一般是水体环境骤然突变,鱼儿接受不了新环境引起的,或者是水质本身出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用老三样来解决了。

.

鹦鹉鱼外寄

寄生虫病比较好判断的是外寄,面对鹦鹉鱼外寄大家可以通过鱼儿蹭缸或是鱼体表面情况判断。相较于内寄来讲更容易被大家发现,能更早更好的进行救治。外寄肉眼就能鉴别,外寄寄生虫种类有很多,引发的鹦鹉鱼常见病也不少。

鹦鹉鱼外寄病因:

一般鹦鹉鱼外寄都是由各种肉眼看不到的寄生虫引起,包括锚头鳋、鱼虱或卵圆虫等。当鹦鹉鱼抵抗力下降或因养殖操作不当,造成体表损伤时,寄生虫便会趁机侵入鱼体使鹦鹉鱼感染此病疾病。

鹦鹉鱼外寄种类及症状:

(1)隐鞭虫病:鳃隐鞭虫或颤动隐鞭虫寄生于鱼鳃,临床可见鱼体变黑,鳃丝鲜红,有许多灰白色粘液。寄生于鱼体表,鱼身体瘦弱。

(2)口丝虫病:病鱼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体色变黑,明显消瘦,游动缓慢,呼吸困难,鳃和皮肤覆盖一层灰白色粘液。鳃丝呈淡红色或皮肤充血发炎,鱼鳞易脱落。

(5)中华鳋病: 肉眼可见鳃丝末端挂着象蝇蛆一样的小虫,病鱼不安,在水中跳跃,有时鱼尾竖直露出水面。

(6)斜管虫病:斜管虫侵入鱼的皮肤或鳃***,受侵害处分泌大量白色粘液,似有一层淡蓝色薄膜。病鱼减食,消瘦,呼吸困难,漂游水面。

(7)球虫病:病鱼外表无明显病状,仅是食欲不振。解剖肠道可见肠道内壁有灰白色小结节,结节周围溃烂或肠穿孔。

(8)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及鳃部可见许多白色小点。鱼体消瘦,游动迟缓,浮于水面。

(10)吸管虫病:病鱼厌食,消瘦,体表苍白,鳃丝鲜红并有大量灰白色粘液。被虫体寄生的鳃或皮肤形成凹陷,鱼有特殊腥臭味,呼吸困难,独游于水面。

(13)疯狂病:病鱼消瘦,尾巴上翘,脑颅肿大呈苍白色,解剖脑颅可见颅腔内有白色胞囊。病鱼行动异常,在水中旋转狂游或跳跃。

(14)粘孢子虫病:鲤碘泡虫常寄生在鲤、鲫、鲮身上,形成灰白色点状或瘤状胞囊。鳞片下出现胞囊。

(15)指环虫病:病鱼头部肿大,鳃瓣呈苍白色,并有大量粘液,鳃浮肿张开,呼吸困难,鱼体消瘦,游动缓慢。

(17)粘孢子虫病:肉眼可见鱼鳃上有许多灰白点或瘤状的胞囊,鳃***受损,呼吸困难。对鲢、鳙、鲤、鲫、鲮等幼鱼危害较大。

(18)毛细线虫病:病鱼消瘦发黑。解剖鱼体可见肠壁呈机械性损伤,致使细菌侵入而引起发炎,肉眼可见到肠内有白色线状虫体。

(20)血居吸虫病:病鱼腹部明显肿大,竖鳞,眼突出,眼窝积水。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有大量红积水,肠道有轻度水肿。病鱼独游水面,呈“浮头”现象。

(21)三代虫病:病鱼体表有一层灰白色粘液膜,失去原有皮肤光泽,鱼体消瘦,呼吸困难。

(22)白内障病:虫体侵入眼球,导致眼球充血或突出,后期眼球混浊,呈乳白色,失明。

(23)九江头槽绦虫病:病鱼腹部肿大,解剖鱼体肉眼可见腹腔内寄生白色虫体,严重时,肠前端膨大,出现炎症,造成肠道阻塞,恶性贫血。病鱼瘦弱,浮游水面不吃食,口张开呈不安状。

(24)舌形绦虫病:病鱼腹部肿大,轻压感觉有硬块,鱼体瘦弱,漂浮于水面,游动缓慢。解剖鱼腹,可见腹腔内有白色带状虫体。

鹦鹉鱼外寄治疗:

想要避免鹦鹉鱼外寄的出现,除管理好水质意外,还有注意喂食和新鱼的挑选,避免将由病的鱼放入自己的大缸内。

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iang.zhang@boqii.com
波奇网诚征优秀稿件
投稿指南
猜你喜欢
72337 浏览
68750 浏览
134523 浏览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