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洲灰鹦鹉,今天就要乐于助人
2022-11-17 17:24:15三三6

非洲灰鹦鹉非洲灰鹦鹉,通体羽毛呈银灰色,尾羽鲜红。作为智商最高的几种鸟类之一,非洲灰鹦鹉一直享有“禽类猿猴”的外号,但非洲灰鹦鹉是否会同人猿一样乐意帮助同类呢?对此科学家们一直保有疑问。

布鲁克斯和他的同事奥古斯特·冯·拜恩将实验对象——8只非洲灰鹦鹉与几只蓝头金刚鹦鹉分别饲养与开有小洞的透明箱体内,每只鹦鹉都会得到一堆金属垫圈,研究人员通过训练这些鹦鹉,让他们学会通过从小洞中与人类***金属垫圈来获得美味的坚果。正在兑换坚果的非洲灰鹦鹉在将这一条件反射强化一个月后,研究人员将透明鸟笼之间的隔板换成了带洞的透明板材,让鹦鹉们可以看到自己的邻居,并只将金属垫圈发放给其中一只鹦鹉,但这只被发放金属垫圈的鹦鹉与研究人员之间的小洞却被堵上了。

而另一只没有金属垫圈的鹦鹉却依旧可以同研究人员互动。研究人员将金属垫片给予被封上小洞的非洲灰鹦鹉令人惊讶的是,与作为对照组的蓝头金刚鹦鹉完全不同,非洲灰鹦鹉在实验的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亲近性”,即使他们与隔板对面的鹦鹉邻居刚认识不久,但拥有金属垫圈的非洲灰鹦鹉却极为乐意将自己手中的金属垫圈通过小洞,送给有能力去换取坚果的邻居,从而使他人获得好处。

而且虽然这些***金属垫圈的灰鹦鹉虽然在赠送金属垫圈后,并未获得任何好处,但他们仍旧自发的为邻居***着金属垫圈。正在传递金属垫圈的非洲灰鹦鹉研究人员随后又将所有鹦鹉打乱重组,但各组间的情况大相径庭。研究人员发现:8只非洲灰鹦鹉面对研究人员的洞口关闭时,有7只会把自己盒子里的代币叼给“邻居”,帮助鹦鹉邻居从研究人员那里获取坚果。

在这一过程中,非洲灰鹦鹉从中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当两种鸟类的角色调换,蓝头金刚鹦鹉面对研究人员的洞口关闭,非洲灰鹦鹉面对研究人员的洞口开启时,蓝头金刚鹦鹉没有帮助非洲灰鹦鹉。同时将最早一组的鹦鹉又关回相邻的箱子再次重复这一实验时,研究人员发现非洲灰鹦鹉对于这些认识的“老邻居”更为热情,他们传递垫圈的频率与数量远高于给“新邻居”传递时的表现。

为了更好的确认,非洲灰鹦鹉传递垫片的动机,研究人员又增设了B组、C组、D组实验,以不同的场景判别非洲灰鹦鹉传递金属垫圈的动机。在B组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将两只鹦鹉对外***食物的小洞都堵上,拥有金属垫圈的鹦鹉发现邻居也***不了坚果奖励后,便不再传递垫圈;

在C组实验中,研究人员则是将鹦鹉的邻居取出,并依旧封上了小洞,这一非洲灰鹦鹉看到隔壁没有邻居便也没有再传递垫圈;而在D组中,研究人员将拥有金属垫圈鹦鹉的小洞打开,反而封上了没有垫圈鹦鹉的箱子,这时拥有垫片的鹦鹉不再将垫片递给邻居,反而自己与研究人员换取坚果奖励。

“非洲灰鹦鹉似乎了解自己的邻居什么时候需要他们的帮助,赠送垫圈的行为并非无意为之。” 奥古斯特·冯·拜恩这么说到。在野外,同蓝头金刚鹦鹉10到30只的群落大小不同,非洲灰鹦鹉所属的群落一般在1000-1200只,庞大的鸟类数量,锻炼了非洲灰鹦鹉的社会认知能力,从而使其产生了自然的“亲近行为”。

但非洲灰鹦鹉是如何分辨邻居鹦鹉何时需要帮助的?以及是什么促使非洲灰鹦鹉对邻居的需求产生回应的?这是该研究小组仍在研究的。

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iang.zhang@boqii.com
波奇网诚征优秀稿件
投稿指南
猜你喜欢
77439 浏览
mobi3431783哪里买?
76405 浏览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