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长大变什么鱼-清道夫鱼.是什么鲨鱼
2020-08-12 08:00:07三三6

清道夫长大会不会变成食人鱼

一提起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中的水虎鱼,大多数人是谈鱼色变。人们将它形容为性情凶猛、能在几分钟内就将一个成人吃得只剩骨头的怪物,因此这些鱼就有了一个我们更为熟悉的俗名:食人鱼。但是,科学家们最新的研究显示,“食人鱼”其实是懦夫,它们成群结队地聚在一起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其他动物捕食。

更像是个清道夫

据英国《泰晤士报》2日报道,食人鱼有着一口锋利的牙齿,人们很容易就会将它与凶猛一词联系起来;再加上当地人添油加醋的传说和好莱坞电影的渲染,食人鱼成了不折不扣的***。在著名的007系列电影之一《雷霆谷》中,大反派布洛菲尔德就是用一整缸食人鱼来处理那些不受欢迎的访客和办事不力的手下。

但一些科学家到亚马孙河流域的腹地进行实地考察后却发现,食人鱼并不是那么可怕。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科学家安妮·马古兰表示,食人鱼更像是个清道夫,主要以小鱼、植物和昆虫为生。

抱团是为了防御

人们一般认为,食人鱼抱团是为了合作发动攻击,但其实这只是一种防御行为。马古兰教授说:“亚马孙河中有成群的大型食肉动物,比如河豚、凯门鳄等等。食人鱼不断地遭到它们的袭击,因此它们必须谨慎行事。”

在食人鱼组成的防御性团体中,最大、最强的食人鱼往往处于鱼群的中心,那些小一点、还不怎么成熟的食人鱼则只能在外围。

马古兰教授进一步解释说:“它们有独特的***结构。那里没有‘领队’,也没有成员之间的合作,它们在自己顾自己。大鱼会游在鱼群***以获得更多保护,因为它们已经性成熟,可以进行生育,所以需要保护。而小鱼则在外围,它们更容易获得食物,这对它们的成长和成熟非常重要。”

另外,鱼群的规模也会随着遭到攻击的危险程度而进行变化。在亚马孙河经历旱季水位最低的时候,食人鱼遇到的威胁最大,因为水位的降低就意味着水生动物活动空间的缩小,食肉者离猎物更近,而猎物则鲜有躲避的地方。

和清道夫长得像的鱼是什么

塘鲤鱼,也称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us)属鲈形目,塘鳢科,[1]  属。俗称:塘鳢、沙乌鳢、土才鱼、土憨巴、土狗公。英文名:Dark sleeper 。 体粗壮,头大而阔,稍扁平,腹部浑圆,后部侧扁。口大,上位,斜裂达眼中心的下方。上下颌具细齿。犁骨无齿。眼小,突出。背鳍两个,各自分离。各鳍均无硬刺。胸鳍大,圆形;尾鳍后缘稍圆。无侧线。体呈黑褐色,带有黄色光彩,腹部淡黄,体侧有不规则的大块黑色斑纹,各鳍都有淡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

清道夫鱼.是什么鲨鱼

“清道夫”学名“国王异型”原产拉丁美洲,属鲇鱼科,又名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琵琶鼠鱼,体大,头部扁平,背鳍高耸,尾部侧扁,口唇发达如吸盘。一般10——40厘米,全身被盾鳞,体表粗糙。体灰黑色或淡褐色,体表有黑白色花纹。体格健壮,易饲养。饲养水温22~28℃,水质弱碱性硬水。饵料以藻类为主,也要投喂活食。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块上、玻璃上稳定身体和吸食藻类,也寻觅底栖动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实的“清洁工”。属夜行性鱼类,可与健康的品种鱼混养。在水族箱中繁殖困难。“清道夫”是杂食鱼类,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鱼卵,也能大量吞食鱼苗,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繁殖生长,而且目前“清道夫”在江河中没有天敌。

产地:

巴西、委内瑞拉

食性:

杂。清道夫长大以后食量很大,经常吞食落在缸底的鱼食,鱼虫,更会吞食鱼卵,甚至吸咬七彩,需要注意。

外形:鱼体呈半圆筒形,侧宽,尾鳍呈浅叉形。口下位。背鳍宽大,腹部扁平,左右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从腹面看,很像一个小琵琶,故又称为琵琶鱼。鱼体呈暗褐色,体上布满黑色斑点。体长可达250毫米。

饲养:本种鱼的饲养很简单,几乎只要是水就能养活它们。但是要养好它们最好还是给予它们弱酸性软水或者中性水质的水为佳。适宜水温20℃以上。

习性:经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是水族箱里最好的“清道夫”,同类之间有时发生争斗,可与大型热带鱼混养。雌雄鉴别困难,性成熟的雌鱼腹部比雄鱼略膨胀。

繁殖:

卵生,繁殖困难。清道夫的雌雄鉴别不易,人工繁殖同样很难。家庭养殖几乎无法完成繁殖活动。渔场里据称是通过大水流模拟自然溪流的水文状态完成繁殖的。

其他:

他常吸附在浴缸上,1到2个月刷一次浴缸

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qiang.zhang@boqii.com
波奇网诚征优秀稿件
投稿指南
猜你喜欢
162262 浏览
161586 浏览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热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