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眉锦蛇
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是一种大型的无毒蛇,在不同地方称呼也不同,如在四川、贵州等地称黑眉锦蛇为菜花蛇。因黑眉锦蛇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常被人类捕杀,数量不断锐减。另外黑眉锦蛇现发现共有9个亚种分化。
中文学名: 黑眉锦蛇
中文别名: 眉蛇,家蛇,锦蛇,菜花蛇,黄长虫,慈鳗蛇,称星蛇,花广蛇,双线蛇,三索蛇。
二名法: Elaphe taeniura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纲: 爬行纲(Reptilia)
亚纲: 双孔亚纲(Diapsida) 、鳞龙次亚纲(Lepidosauria)
目: 有鳞目(Squamata)
亚目: 蛇亚目(Serpentes)
科: 游蛇科(Megapodiidae)
属: 锦蛇属(Elaphe)
种: 黑眉锦蛇
分布: 辽宁﹑河北﹑山西﹑甘肃﹑西藏﹑四川﹑安徽﹑海南﹑台湾﹑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江西﹑河南﹑陕西等省(区)。
黑眉锦蛇
黑眉锦蛇虽然体型很大,但好在的是它是无毒蛇,人工饲养比较安全,成年后的体长可达2米左右。此蛇喜食鼠类,在南方素有“家蛇”之称,被人们誉为“捕鼠大王”。
黑眉锦蛇的头和体背黄绿色或棕灰色;眼后有一条明显的黑纹,也是该蛇命名的主要依据;体背的前、中段有黑色梯形或蝶状斑纹,略似秤星,故又名秤星蛇;由体背中段往后斑纹渐趋隐失,但有4条清晰的黑色纵带直达尾端,中央数行背鳞具弱棱。
黑眉锦蛇的主要明显特征是眼后又2条明显的黑色斑纹延伸至颈部,状如黑眉,所以有“黑眉锦蛇”之称。背面呈棕灰色或土黄色,体中段开始两侧有明显的黑色纵带直至末端为止,体后具有4条黑色纹延至尾梢。腹部灰白色,体长约1.7米以上,大者在2.3米左右
黑眉锦蛇性情较为粗暴,尤其是受到惊吓时,瞬间竖起头颈表示攻击敌人,身体呈“S”状。当外界气温升至24~31℃时,其捕食旺盛,活动较频繁,也变得凶猛许多。黑眉锦蛇每年5月左右交配,6~7月产卵,每次产卵6~12枚。孵化期约为35~50天,但卵的孵化受温度影响很大,个别最长者可达2个月之久。
黑眉锦蛇
黑眉锦蛇喜食活体的肉类如:鸟类、鼠类,但对蛙类没有食欲。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考虑到经济实惠可以投喂淘汰的鹌鹑、雏鸡为主。由于此蛇属无毒蛇,若喜欢可大胆饲养。
若遇陌生人接近时便猛烈出击;若投入小白鼠时,便见它迅速做出反应,头转向小白鼠的所在方向,同时体前部昂起做进攻扑咬架势;随后快速出击,其速度之快有如离弦之箭,一般能准确扑住猎物;如小白鼠逃窜,蛇便再次伺机扑咬,直至捕住猎物。咬伤后便不再松口,并以身体进行缠绕、挤压。有时可见小白鼠的眼、鼻、口角等部位流血,直至猎物窒息死亡后它才松口,然后找寻到猎物的头部再行吞食。偶见饥饿者有时从鼠的后部开始吞食,其吞食速度视猎物的大小而定。大多情况下,吞食50克左右的小白鼠只需3~5分钟;若吞食的猎物较大,需要的时间便会延长。吞食量大于250克时,便见其将喉伸出口角外,以保证正常呼吸,约需25~40分钟才能将食物顺利吞进腹内。
摄食行为是动物本身的生存和种群繁衍所必需的基础行为。黑眉锦蛇摄食多以游荡方式觅食,经常在小动物出没的地方游动,捕食率特别高,只要小动物从其附近经过就有命丧蛇腹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