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岛腹

蛇岛腹
  • 英文名Chinese Pit-Vipers
  • 寿命10-12年
  • 易患病口腔炎病

蛇岛腹品种简介

蛇岛腹的品种简介
蛇岛腹(详情介绍)

  蛇岛腹(详情介绍)(Chinese Pit-Vipers ),别名有蝮蛇、贴树皮、黑眉蝮。书中国特有种,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亚洲蝮属下的一个有毒蛇种,主要分布在中国辽东蛇岛以及东北的沈阳市及大连市等地区。
  蛇岛蝮于1979年被赵尔宓正式命名,在此之前蛇岛蝮曾一度被误认为同科蝮亚科亚洲蝮属的中介蝮(Gloydius intermedius)。蛇岛蝮的蛇毒被认为有未知的药用价值,详情仍处于研究阶段。目前蛇岛蝮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据估计,中国目前蛇岛蝮的数量尚余约一万多条。
  中文学名: 蛇岛蝮
  中文别名: 蝮蛇、贴树皮、黑眉蝮。
  英文名: Chinese Pit-Vipers
  二名法: Gloydius shedaoensis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爬行纲
  目: 有鳞目
  科: 蝰蛇科
  属: 亚洲蝮属
  种: 蛇岛蝮
  分布: 中国辽东蛇岛,沈阳市及大连市

蛇岛腹形态特征

蛇岛腹的形态特征
蛇岛腹(详情介绍)

  蛇岛腹(详情介绍)理想的体色应为银色、灰色为基调,身体全场约达800毫米,蛇岛腹的头部双眼位置有黑色纹带,此类蛇被称为“黑眉蝮蛇”。
  蛇岛腹的体型粗壮,头略呈三角形,有颊窝,眼后斜向口角有一细窄的黑褐色眉纹,其下缘镶有一极细的灰白色线纹;躯尾背面灰褐色,有一列暗褐色的“X“形斑。躯干中段背鳞23行,腹鳞150~164,尾下鳞32~47对,眶后鳞常为2枚,眶下鳞基本上位于眼下方。
  对应于前半段腹鳞的背鳞25~23行,各鳞均具棱,但最下一行仅有部分鳞片微棱;黑色颞纹较窄,仅占大型颞鳞的上半部分,其上缘无白线镶边而下缘具明显的3段稍弯曲白边;两侧上唇鳞均8枚,有时有一侧为7或9枚;体背中段具X形深色斑纹;生活时舌呈黑色。

蛇岛腹生活环境

蛇岛腹的生活环境
蛇岛腹(详情介绍)

  蛇岛腹顾名思义,此蛇是以辽宁省的蛇岛而命名的,因此主要也分布在该省的蛇岛,大连市北面的瓦房店和沈阳市附近的千山有小量分布。
  蛇岛腹多潜伏于灌丛下、枯草边、石板下或岩缝中,白天常爬上栾树、小叶朴、黄榆、叶底株、胡枝子等树干等候捕食。11月到翌年4月为冬眠期。4月中出蛰,5月前后大量捕食,形成活动高峰;7月前后,可能由于岛上食物缺乏,潜伏于石板下或乱石缝中,处于蛰伏状态;9~10月前后又大量捕食,形成第2个活动高峰。在活动季节,每天5~10时与15~19时有两个活动高峰。季节活动与昼夜活动的高峰,都与主要食物对象鸟类的大量出现相应。吃小鸟,偶亦发现吃鼠类。幼蛇吃蜈蚣,鼠妇等节肢动物。

蛇岛腹饲养知识

蛇岛腹的繁殖方式为卵生。一般在每年的9月份左右会见到交配,交配成功,产出的仔蛇约在5条左右。蛇岛腹属中国著名的毒蛇之一。初生仔蛇全长255~292毫米。全长达到600毫米时,性成熟。其分布地“蛇岛”因盛产蛇岛蝮而得名。

蛇岛腹喂食要点

蛇岛腹的喂食要点
蛇岛腹(详情介绍)

  蛇岛腹在中国已渐渐濒危了,目前国家针对这一问题已采取保护措施了,除了冬眠期外,常年有人在岛上观察看守。提供充足的饮食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
  由于褐家鼠是蛇岛蝮平日的主要食粮之一,因此蛇岛上有“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打趣说法。
  蛇岛腹的主要食物对象是鸟类,因为当地栖息的鸟类非常多。吃小鸟,偶尔也会发现吃鼠类。幼蛇吃蜈蚣,鼠妇等节肢动物。

蛇岛腹相册

查看“蛇岛腹”相关文章
波奇网诚征优秀稿件 : 投稿指南
【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iang.zhang@boqi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