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

蜈蚣
  • 英文名centipede
  • 祖籍中国
  • 寿命6年左右
  • 易患病绿僵菌病、脱壳病、

蜈蚣品种简介

蜈蚣的品种简介
蜈蚣

  蜈蚣(centipede)为陆生节肢动物,一般在农村多见,喜欢潮湿灰暗的环境,常出现在潮湿的墙角、砖块下、烂树叶下、破旧潮湿的房屋中等。一般在夏天出现。
  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本身可入药用。蜈蚣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和广西等省区。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一般长1.5毫米--34毫米之间。
  中文学名: 蜈蚣
  中文别名: 天龙、百足、百脚虫
  英文名:centipede
  拉丁学名:Scolopendra subspinipes
  属:节肢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唇足纲
  科: 蜈蚣科
  分布区域:主要为各地的雨林(另也有数种沙漠蜈蚣)

蜈蚣形态特征

蜈蚣的形态特征
蜈蚣

  蜈蚣是一种常见的有毒节肢动物,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毒素不强,不会致命。蜈蚣是雌雄异体动物,雌雄鉴别对雌雄合理搭配饲养,减少饲养雄蜈蚣的支出,提高繁殖率有重要意义。
  蜈蚣的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颚足;“钱串子”是蜈蚣近亲,学名蚰蜒,只有15 对步足和1 对颚足;“石蜈蚣”也只有15 对步足。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 对、45 对,最多的达到191对。
  蜈蚣的雌雄鉴别比较复杂,需从头部、体型、体质等方面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头部呈扁平状而较大,第21节背板后缘较平圆、体型较大、较宽,腹部肥厚,体质较软,用手挤尾部生殖区无生殖肢外露的为雌性;头部隆起呈椭圆形,第21节背板后缘稍隆起,尖形,体型较小、较窄,腹部较瘦,体质较硬,尾部生殖区有l对退化的生殖肢的为雄性。

蜈蚣生活环境

蜈蚣的生活环境
蜈蚣

  因蜈蚣的药用价值相当大,多年来人工饲养蜈蚣的人越来越多,蜈蚣属于夜行性动物。在偏远的农村,通常喜欢栖息在潮湿黑暗的角落。喜独居有冬眠习性。每年秋、冬季气温低于15℃以下,即蛰伏在石下10-15cm深处的向阳、避风处。
  人工饲养蜈蚣常采用箱养、缸养、池养等法。饮料采用夏季灯光诱虫,春、秋季饲养地鳖虫、蚯蚓饲喂蜈蚣等方法应及时把幼体与母体分离。冬季要做好保暖保湿工作,温度不能低于0℃。
  蜈蚣必须要立体养殖,蜈蚣池必须要建的适合蜈蚣生存。建立池养时,养殖池要建在向阳通风、排水方便、阴湿、僻静的地方。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用砖或石块等砌成,水泥抹面,池高80厘米,养殖池面积大小随意,一般在5~10平方米为宜。池口四周内侧粘贴光滑无损的塑料薄膜,或用玻璃片镶成一圈15厘米左右宽、与池壁成直角的内檐。1个平米养殖蜈蚣在50条左右。最多不能超过100条。

蜈蚣饲养知识

蜈蚣的繁殖方式为卵生。一般性成熟在3年后,通常在每年的5-9月份发情繁殖,雌体交配1次可连续产受精卵3-5年。蜈蚣的寿命仅有6年。它的一生要蜕皮数次。蜈蚣交配成功后通常在40天开始产卵,雌蜈蚣把受精卵产生在自己的背上,以便及时孵化。每只雌蜈蚣一次排卵达2~3小时,每次产卵30~60粒。

蜈蚣喂食要点

蜈蚣的喂食要点
蜈蚣

  蜈蚣在饮食上并没有很大的要求,但向来就对肉很着迷,属于典型的食肉动物,食物范围比较广,冬天多以食昆虫为主,在早春食物缺乏时,也可吃少量青草及苔藓的嫩芽。
  家庭饲养蜈蚣可以考虑喂食各种昆虫,如黄粉虫、蟋蟀、金龟子、白蚁、蝉、蜻蜓、蜘蛛、蝇、蜂以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里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和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牛奶、面包等作蜈蚣的食物。
  但蜈蚣在产前时需要加强喂食,因为蜈蚣在孵化期间是不进食的,不喝水,靠消耗本身的营养维持活动,产卵前,母体有大量进食蓄积营养的习性,此时应增加喂食量,并注意调节食物品种,以促使母体多进食增加孵化前的营养。

蜈蚣相册

查看“蜈蚣”相关文章
波奇网诚征优秀稿件 : 投稿指南
【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qiang.zhang@boqi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