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牧羊犬(详情介绍)
对于犬巴贝斯虫病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的确该病在平时并不是十分常见,其实这种病是由犬巴贝斯虫或吉氏巴贝斯虫引起的由蜱虫传播的血液寄生虫病。我们就先来对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因及症状做一下描述,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病因:本病由硬蟀传播。一旦感染,巴贝斯虫就会在红细胞内繁殖。该病还怀疑可经胎盘传播,且与幼犬的衰弱综合征有关。
症状描述:急性发作,贫血,伴随发热和呆滞,是最常见的特征性症状。慢性感染不常见,而且没有特征性症状。伴随低血压休克和缺氧的急性发作性巴贝斯虫病,可能导致死亡。另外,还能观察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其他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因感染的组织不同而不同。轻度到严重的肺病、呕吐、腹泻、溃疡性口腔炎、严重的大出血、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都有所报道。
疾病诊断:巴贝斯虫病应重点与感染犬免疫介导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但是,也应考虑患犬是否感染由蜱传播的其他疾病,如埃里克氏体病、落基山斑疹热。
哈威那犬(详情介绍)
犬巴贝斯虫病是狗狗寄生虫病中的一种,而该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由蜱虫来进行传播,所以预防这种病的关键因素就是要先防止狗狗的蜱虫问题。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分为多种,我们就来对其做一下简单的说明。
1.犬巴贝斯虫:该虫虫体较大,一般身体可长4~5微米,最长时能够有7微米。双梨籽形是其典型的身体形态,在每一个红细胞中可以寄生约1-16个虫体。
2.吉氏巴贝斯虫:虫体比较小,而且多呈环形。它的卵多数为圆形,很少呈现出梨籽形。而在一个红细胞内最多可寄生的虫体个数可达30个。
3.韦氏巴贝斯虫:外形与犬巴贝斯虫相似,但是其虫体略大。它可能是犬巴贝斯虫的同义名。
犬巴贝斯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有以下几种蜱:边缘革蜱、血红扇头蜱、美丽革蜱、网纹革蜱、李氏血蜱和铅色璃眼蜱;而吉氏巴贝斯虫的中间宿主主要有:血红扇头蜱、二棘血蜱和长角血蜱。以上两种虫都能通过虫卵传递,但也能通过变态阶段传递。
金毛犬(详情介绍)
犬巴贝斯虫病是一种经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主要以高热、黄疸、呼吸困难、贫血为典型特征,是犬类常见疾病之一。
一、病原及其生活史
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有3种:
1.犬巴贝斯虫:虫体较大,一般长4~5微米,最长可达7微米。典型虫体为双梨籽形,两虫尖端以锐角相连,每个红细胞内的虫体数目为1~16个。
2.吉氏巴贝斯虫:虫体很小,多呈环形。卵为圆形,呈梨籽形的很少。一个红细胞内最多可寄生30个虫体。
3.韦氏巴贝斯虫:除体形略大外,形态与犬巴贝斯虫相似,或许为犬巴贝斯虫的同义名。
据报道,犬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为血红扇头蜱、边缘革蜱、网纹革蜱、美丽革蜱、李氏血蜱和铅色璃眼蜱;吉氏巴贝斯虫的传播媒介为血红扇头蜱、二棘血蜱和长角血蜱。两种巴贝斯虫都可经卵传递,也可经变态阶段传递。
二、诊断要点
1.流行病学调查:当地是否有传播本病的蜱,当时是否为蜱的活动季节。病犬是否有遭到蜱叮咬的病史或在其体上抓到过蜱。
2.临床症状:犬巴贝斯虫病,主要表现为高热,黄疸,呼吸困难。有些病犬脾脏肿大,触之敏感。尿中含蛋白质,间或含血红蛋白。吉氏巴贝斯虫病常呈慢性经过,仅病初发热或为间歇热。病犬高度贫血,但无黄疽。虽食欲良好,却高度消瘦,尿含蛋白质或兼有微量的血红蛋白。病犬常死于衰竭。如能耐过,则于3~6周后贫血逐渐消失而康复。
3.实验室检查:采病犬耳尖血作涂片,姬氏液染色后检查,如发现典型虫体即可确诊。
三、治疗
应用三氮脒(贝尼尔、血虫净),用量为3.5毫克/千克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两天。或用咪唑苯脲,用量为5毫克/千克体重,1次皮下或肌肉注射或间隔24小时再用1次,或每千克体重用5~7毫克肌肉注射,间隔14天再用1次。
四、预防
1.在疫区,要做好犬体的防蜱灭蜱工作。可应用杀虫药,如25ppm溴氰菊酯溶液,每隔7~10天喷淋1次犬体。
2.对病犬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病例后,可应用三氮脒、咪唑苯脲的治疗剂量对其他健康犬进行药物预防。
3.防止犬捕食啮齿类动物,防止猫粪污染饲料及饮水。
日本尖嘴犬(详情介绍)
犬巴贝斯虫病在我国并不是十分常见,该病的主要发生地区一般在蜱滋生的地区而且呈流行趋势。犬巴贝斯虫病是一种经硬蜱传播的血液原虫病,临床上以严重贫血和高热为特征。本病的病原体为犬巴贝斯焦虫。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犬巴贝斯虫病的诊疗案例。
一、临床资料
宠物品种:家犬;年龄:2.5岁;性别:公;体重10.7KG。2011年5月1日来我院就诊。
二、临床症状
体温:39.7℃,精神差,无法站立,无食欲,喜饮水。全身莫名疼痛.大小便情况不明。该犬于三日前从流浪犬只收容所带回。张口呼吸,浅而急,心动过速,瞳孔反射变弱。触诊脾脏肿大,肾双侧肿大且有疼痛感。在其身上发现三十多只蜱虫。
三、临床病因
巴贝斯虫以革蜱类(主要是双刺革蜱)作为其媒介动物,进行传播。蜱类的发育史包括卵→幼蜱→青年蜱→成年蜱等发育阶段,除卵之外,其他发育阶段,都寄生于动物,以吸血为生。蜱产卵时,卵必须落在地上,在土中孵化,并寻找新的宿主。作为传播媒介的蜱,吸食含有巴贝斯虫的犬血后便感染了虫体,蜱产卵时,巴贝斯虫通过蜱的卵巢移行到蜱卵内,随着幼蜱的孵化,巴贝斯虫在其体内经一段时间的发育而获得感染力,然后移行汇集在蜱的唾液腺中,等待感染机会。幼蜱寄生于犬身上,吸血时向宿主体内注入大量的唾液,巴贝斯虫也随唾液进入宿主体内而感染新的宿主。感染后立即侵入红血球,并在此分裂增殖,直到红血球破坏后,再感染新在红血球以、重新进行分裂增殖。也有报道说,在实验中,虫体可由母犬直接感染胎儿。
四、临床诊断
血细胞分析:WBC ↑ RBC↓ HGB ↓ HCT↓ PLT↓
血液生化检查:ALT ↑ ALP↑ ALK↑ TP ↓ ALB ↓ BUN ↑ CRE ↑
血涂片检查:发现红细胞内有巴贝斯虫
X光检查:脾脏体积增大 双肾体积增大
五:治疗
血虫净:5mg/\kg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强力解毒散、Vb1 、Vb12 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寄发感染。输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使用保肝药物和能量合剂。同时,外用福莱恩喷剂,杀死蜱虫。经一个疗程治疗现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
在遛狗的过程中如果狗狗喜欢去草丛或者一些灌木林中,就很可能会被蜱虫咬到,而蜱虫作为一种体外寄生虫,其实也会传播一些其他的疾病,其中犬的巴贝斯虫病就是一种由蜱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种血液寄生性原虫病。相信很多主人对于体外驱虫已经蜱虫都有知道或有一定了解,但是对于巴贝斯虫却很少有听到,以至于有些主人会以为得了蜱虫灭蜱就可以了,其实不然。
狗狗
寄生于犬的巴贝斯虫(以前也叫巴贝斯焦虫)有两种:犬巴贝斯虫和吉氏巴贝斯虫。主要寄生于犬的红细胞中,主要导致机体贫血和血红蛋白缺乏,是犬的一种严重的原虫病。
巴贝斯虫的生活史必须要通过两个宿主来完成,而目前研究的结果是蜱虫是唯一其所知的终末宿主。其发育共要经历三个阶段,其中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孢子生殖。
细胞图
裂殖生殖:巴贝斯虫随蜱的唾液进入机体,然后寄生于红细胞中,并在红细胞内进行繁殖,这时进行的是无性繁殖,包括:二分裂生殖,由木头一分为二;出芽生殖或产生母体先产生一个小的芽,然后这个小芽继续长大成熟后即和母体分开。
配子生殖:这个阶段进行的是有性生殖,巴贝斯虫随蜱的叮咬进入到蜱虫的肠管内,大部分死亡,小部分发育成辐射体(纺锤形的具有鞭毛突起)。这个辐射体就是配子,当两个相似的辐射体结合后便形成合子。
孢子生殖:合子进入蜱的器官反复分裂后进入到雌蜱的卵母细胞,经子代蜱发育成熟和采食时进入唾液腺,并在唾液腺内进行孢子生殖。蜱吸血时又将子孢子传给动物。
由巴贝斯虫的生活史我们知道,其跟蜱虫有很大的联系,所以临床发病也基本都有过蜱虫的感染史。其发病也与蜱虫的活动时间已经活动范围相关!
巴贝斯虫的危害:
1、寄生于红细胞内,并在其内繁殖,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性贫血并引起黄疸(可视黏膜发黄)。
2、由于红细胞大量溶解,使得机体运氧能力下降,机体供养不足而出现呼吸困难,全身代谢障碍和酸碱电解失衡,因而对多种组织器官造成损伤。
3、巴贝斯虫体具有酶的作用,使动物血液中出现大量扩血管活性物质,如激肽释放酶,血管活性肽等,导致低血压性休克综合症。
4、激活动物凝血系统,导致血管扩张、淤血、系统组织器官缺氧,损伤器官
5、虫体毒素和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使得体温中枢调节功能障碍以及植物神经机能紊乱,从而出现高热和昏迷。
症状:
1、由于该病需要通过蜱虫传播,所以常能在动物的皮肤上找到蜱虫,如耳根部,前臂内侧,股内侧,腹部底部皮肤较薄被毛较少的部位。
2、莫名的发热,体温在40—41度左右,且多呈不规则的间歇热。
3、精神沉郁,喜卧,四肢无力,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明显消瘦
4、结膜苍白黄染,从口、鼻流出具有不良气味的液体,尿呈黄色至暗褐色,且血液稀薄
诊断:
1、在动物身上找到蜱虫
2、有以上的一些临床症状,如发热,可视黏膜苍白黄染,血红蛋白尿等
3、实验室检查明显贫血(结合血涂片:溶血性贫血)
4、血涂片发现巴贝斯虫确诊
(一般有两条以上的符合即可怀疑)
蜱虫
治疗:
1、硫酸喹啉脲:0.5mg/kg 皮下或肌肉注射。早期病例效果较好,如若出现兴奋为主的副作用,可减量到0.3mg/kg 分多次给药
2、咪唑苯脲:5mg/kg 配成10%溶液后皮下或肌肉注射,间隔24h一次
3、贝尼尔(三氮脒):11mg/kg 配成1%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间隔五天用药一次
在用药时,还需要根据动物具体的临床症状做支持疗法。
同时对于巴贝斯虫预防的方法就是驱蜱虫,所以定期的体外驱虫很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喜欢去一些草丛的狗狗。